“重构”钢材出口调控政策

来源: 作者: 点击:
财政部日前宣布对钢坯、长材和焊管进一步加征出口关税。至此,2007年钢材出口调控政策看似“完美”谢幕。

  2007年以来,我国连续五次出台针对钢材出口的调控政策。自4月15日起,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出口退税率降为5%,普碳钢、热板、型材、盘条等83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则取消出口退税;自5月20日起,对上述83个税号钢材产品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自6月1日起,继续对上述83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加征5%-10%的出口关税,并将钢坯、钢锭、生铁等钢铁初级产品的出口关税率由10%提高至15%;自7月1日起,取消除石油套管外的一般普碳焊管的出口退税,将除石油套管外部分钢铁制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5%;自2008年1月1日起,钢坯出口关税率由15%提高至25%,长材、带钢、焊管的出口关税率由0-10%提高到15%。

  伴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此前一路狂奔的钢材出口量在4月份创下历史新高后开始扭头向下,7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10月、11月甚至出现同比下降。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钢材出口调控政策已经发挥效应,而最近宣布的政策则为2007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抑制钢材出口的主因是国内外钢材合理价差的扩大导致出口利润缩水。2007年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99%,全球钢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31%,国内外钢材价格指数差由45.05点扩大为51.08点,这意味着实际价差有所扩大。

  但与此同时,国内外钢材的合理价格扩大幅度更大。由于运输环节费用和出口税费,国内外钢材本来就有一个合理的差价。而2007年以来,国际海运费不断上扬,人民币快速升值,出口退税、出口关税政策频频调整,因而以人民币计价的这一合理差价本身也在不断扩大。考虑到这三个因素尤其是前两者,2007年底国内外钢材的合理差价至少应比年初上升50%。

  因此,尽管实际价差有所增加,但合理价差上升幅度更大,导致钢材出口利润空间大为减小,因而钢厂、贸易商出口动力明显不足,下半年以来钢材出口环比回落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更有甚者,上述调控政策实施前,往往会出现抢关出口现象,导致当月钢材出口大幅上升。而在政策面基本平稳的下半年,钢材出口则出现明显回落。


责任编辑: 整理时间:2008-1-8 10:58:23
与"“重构”钢材出口调控政策"相关的文章
·石油套管的晶粒粗细程度
·石油套管和的钢厂的博弈不禁引发人们的深思
·化肥专用管市场冷淡可能会持续到4月底
·钢价上涨,非意外之举
·下石油套管的注意事项
·中国石油业:实现技术集群化
·钢管市场受铁矿石成本影响将持续下滑
·石油套管的基本知识和防锈技术
·GB9948石油裂化管简单介绍
·国内外油气管线焊接
搜索与"“重构”钢材出口调控政策"相关文章
搜索文章:
对"“重构”钢材出口调控政策"发表评论
会员名称:
匿名用户 ·注册用户·忘记密码?
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